当前位置: 首页 >> 精选案例 >> 第八章 治之大法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案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案
来源:内经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作者:内经网络课程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6-12-01 15:43:52
核心提示:.

  建康道按桑副使奥屯周卿子,年二十有三,至元戊寅三月间病发热,肌肉消瘦,四肢困倦,嗜卧盗汗,大便溏多,肠鸣不思饮食,舌不知味,懒言语,时来时去,约半载有余。请予治之,诊其脉浮数,按之无力。正应王叔和浮脉歌云:脏中积冷荣中热,欲得生精要补虚。先灸中脘,乃胃之经也,使引清气上多行,肥腠理,又灸气海,乃生发元气,滋荣百脉,长养肌肉;又灸三里,为胃之合穴,亦助胃气,撤上热,使下于阴分;以甘寒之剂泻热,再佐以甘温,养其中气;又食粳米,羊肉之类,固其胃气;戒于慎言语,节饮食,惩忿窒欲,病气时减,数日气得平复,逮三年,肥盛倍常。或曰:世医治虚劳病,多用苦寨之剂,忌用甘寒之药,羊肉助热,人皆忌之,令食羊肉粳米之类,请详析之。予曰:《内经》云,火位之主,其泻以甘。

  《脏气法时论》云:“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以甘泻之。”若以苦寒泻其土,使脾土愈虚,火邪愈盛。又曰:“形部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劳者温之,损者益之。”《十剂》云: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先师亦曰:人参能补气虚,羊肉能补血虚,虚损之病,食羊肉之类,何不可之有?或者叹曰:洁古之学,有自来矣。(《卫生宝鉴·劳倦所伤虚中有寒》)

  按语 虚中有热的表现是形瘦纳呆,四肢困倦,胸满气短,五心烦热,咽干颊赤等,火热伤气,故治宜甘温除热,补气升阳。灸中脘、气海、三里,佐以食疗,经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粳米养胃气,羊肉补血虚,病气减而正气复,故能肥盛倍常。(《历代名医医案精选》)

首页
课程概况
课程简介
师资力量
教学资料
教学大纲
电子教案
课程设计
教学进度
精编课程
电子教材
教学方法
教学成果
精编课件
视频资料
授课视频
相关视频
精选案例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二章 五脏之象
第三章 血气精神
第四章 经脉之道
第五章 审察病机
第六章 病之形能
第七章 四诊参伍
第八章 治之大法
课后习题
模拟试题
交流园地
名词术语
名词术语库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 点击量